优发国际

双沟牡丹酒传说

发布时间:2013-12-26

双沟牡丹酒传说

  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,早在清代就被定为国花。牡丹色泽艳丽,玉笑株香,风流潇洒,富丽堂皇,它那超逸群芳的品质自古就被誉为国色天香。

  在我国,流传许多赞美牡丹不畏权势、威武不屈、傲然自尊的民间故事。据《江淮异人录》所载传奇故事:女皇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季节,在京都长安赏雪,喝醉了酒,突发奇想要游上苑,便随口下了一道圣旨:“明朝游上苑,火速报春知,花须连夜发,莫待晓风催.”第二天早上,上苑的梅花、菊花、蔷薇、芍药等九十九种花慑于女皇的旨意全都违时令开放,唯独牡丹仍然干枝枯叶,傲然挺立。武后来到上苑,心中大怒,便命花匠把园中四千株牡丹连根刨起,贬往东都洛阳。这牡丹奇了,到了洛阳,立刻昂首怒放,亭亭玉立,锦绣满城,这一下可气坏了武则天,她下令用火烧死牡丹,不料,牡丹经火反而开的更艳。后来,有一次武后到洛阳上清宫游春,见宫内百花争奇斗艳,又是牡丹没开,武则天联想到在长安牡丹不肯应诏之事,更加恼羞成怒,立即命令将牡丹“挖苗断根,尽绝其种。”
  天生傲骨的牡丹在长安遭贬,到了洛阳又被“挖苗断根”,屡遭劫难。这事惊动了天宫的牡丹仙子,她晓得这些枯枝和断苗要想重现蓬勃生机,除非利用仙泉之水滋润方能使之复活,于是她带上枯焦断根的牡丹枝条沿淮河顺流而下,寻找医治牡丹的仙泉。一天,牡丹仙子来到了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的泗州内的双沟古镇,这时背岗面淮,波恬浪静,山水朝拱,风光秀丽,乃是春秋时仁义之君徐偃王的属地。古镇的东山洼和西山洼各有一眼明镜似的仙泉,当地人合称为双沟泉。牡丹仙子找到了山泉,将武后作践的牡丹残枝细心地放入泉水中浸润,为了避免牡丹再次遭劫,牡丹仙子施展仙术,化清风一阵,把这些牡丹分送到毫州、曹州、盐城的便仓,让它们在那远离帝都的地方自由自在的开放,所以,至今上述地方牡丹花事仍然旺盛不衰。其中,最为珍希的白牡丹、红牡丹及醉杨妃黑牡丹就留在泗州境内的双沟古镇,将它们栽种在双沟二泉之畔,让其永远承受仙泉的滋养,花朵更加美丽。
  星转斗转,时光荏苒,到了北宋年间,当时文坛领袖,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任滁州太守,人称“醉翁”,此人为官清正,特别对牡丹情有独钟,他同情牡丹花的不幸遭遇,曾著有《洛阳牡丹记》一书。一次,欧阳太守应泗州州守张候之邀,为泗州新落成的先春亭作记,路过双沟这个江淮古镇发现这里有一对名泉,清洌甘甜,泉畔盛开牡丹,大为惊喜,他掬了一口泉水,只觉五脏六腑格外清新,且有牡丹之香气,便建议乡民酿泉为酒,双沟二泉接着牡丹仙子和醉杨妃牡丹之灵气,酿出的美酒,果然味同甘苦露,风格非同寻常,因此(因为)酒与牡丹有缘,便被命名为牡丹酒。欧阳修在泗州知州张大人的陪同下畅饮双沟牡丹酒,运转神思,文如泉涌,一挥而就,继在滁州写出千古绝唱《醉翁亭记》之后,在泗州写成又一首大气磅礴的《先春亭记》,轰动北宋文坛,这篇名著现被取在《泗州志》中。
  双沟二泉,酿出名酒,名声远播江淮,吸引苏轼、秦观、唐介、杨万里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到泗州揽胜,品尝双沟名酒,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。
  双沟镇自古为神州名酒产地。“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”(唐•李正封《咏牡丹》)。如今这个江淮古镇崛起一个现代化大型酒业集团——江苏双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,他们利用名泉之水,发掘传统工艺,加之现代科学技术,酿制出名酒中的精品——双沟牡丹酒,把牡丹的浓香与醇美带给人间。牡丹酒与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样,有双沟白牡丹、双沟红牡丹、双沟绿牡丹和双沟黑牡丹系列品牌。白者象征为官清正;红者象征赤心报国;绿者象征生机无限;黑者最为珍希,象征着兴旺发达,吉祥盛瑞。产品具有“色泽透明,香气浓郁,风味纯正,入品绵甜,酒体醇厚,尾净余长”的典型特色,她的雍容华贵的品质在市场极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。
  牡丹花富贵之花,牡丹酒名贵琼浆。古老的双沟名酒,沐浴着改革的春风,正日益焕发出灿烂的光彩。
 


COPYRIGHT (C) 2013 优发国际|随优而动一触即发 (苏酒集团)

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.